我的账户
串串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串串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串串网公众号

串串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邓小平晚年,曾3次力荐一人进中央决策层: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的

2022-01-10 发布于 串串网
好玩的手游 https://www.kwudor.com

邓小平虽然一直主张退休制,可随着老一辈革命家退居二线,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成了头等大事。

在国防现代化方面,邓小平曾三次举荐刘华清,从海军司令员,一直提拔到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在高层会议上解释,之所以选刘华清,就是为了现代化!

刘华清上将与邓小平握手

关于此事的经过,要从1916年10月1日说起,刘华清将军出生在湖北黄安,也就是咱们今天大名鼎鼎的红安县,是拥有开国将军最多的县城,所以被称之为将军县。

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省吃俭用送刘华清去读书,在新旧文化疯狂碰撞的大动荡年代,刘华清在学堂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1930年,刘华清担任黄安二程区的游击队中队长,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在战况激烈的反“围剿”前线,刘华清杀敌勇猛,也多次负伤。当红军的队伍到达陕北,刘华清又转到宣传战线,对敌人展开了政治攻势。

刘华清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这为他改革开放之后的任职,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卢沟桥事变之后,刘华清这位文武双全的将领,再也不是当年的黄安穷孩子,而是129师386旅干部大队大队长,随着刘邓南征北战,抗战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刘华清在抗日战争当中的表现非常优秀,所以引起了邓小平的重视。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刘邓大军,从上党战役,一直打到了大别山。

1947年,爆发了羊山集战役,这场惨烈的战斗,是多位开国将军永远的痛,甚至不愿意去写回忆录。

然而刘华清在这场战役当中,冷静分析了敌情,率领部队主动出击,迅速击破敌军阵地,所部荣立大功一次。

1955年,刘华清成为开国少将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华清做过第10军副政治委员、担任过大连海校副政治委员,该校的校长是肖劲光,副校长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

而我军在国防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海军是重点发展的领域,所以刘华清和张学思等人,为我国海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1977年到1981年,刘华清犹如握着“手术刀”的医生,大力改革军队,制定了一整套的现代化方案。

1982年8月,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各项改革,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用于国内的海军建设。

由此可看出,刘华清将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改革改革,深入改革。

在国防领域,刘华清曾长期在聂荣臻元帅身边工作,是聂帅的得力助手。这也为刘华清未来的人生,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众所周知的是,聂帅乃我国高精尖装备的奠基人,而刘华清自然也精通这一领域。

1987年,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一中全会,邓小平同志身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决定退居二线,所以要辞去诸多领导职位,就连“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位也一并辞去。

也就是说,邓小平不顾也不问,将中国这艘大船,交给第三代领导班子。

而随着邓小平等人的退休,各项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成了重点考虑的事项。

11月18日上午,中央军委的通知,送到了刘华清的手中,要他去景山后街,去邓小平那里开会。

邓小平

通知当中,仅仅说了要开会,却没有说会议内容,在领导层开始变动的节骨眼,刘华清心里也在猜测会议内容。

在刘华清的一生当中,这是他首次参加党中央的高层会议,所以意义重大,提前准备好了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殊不知他所准备的报告,跟当天的会议,关系并不大。

刘华清到了门口的时候,刚好碰上了杨尚昆和洪学智,他们一起步入了小小的会议厅,坐在了邓小平的面前。

按照资历来说,杨尚昆和洪学智,属于是解放军队伍里的老前辈了,相比来说刘华清是后起之秀。

会议开始之后,邓小平问杨尚昆,关于刘华清和洪学智的命令,有没有下达呢?杨尚昆说已经下了。

邓小平又问杨尚昆,关于刘和洪的任命,老帅有没有传阅过?

到了此时,刘华清意识到,自己这位即将退休的人,可能要肩负更大的责任。

紧接着,邓小平对着刘和洪,说出了中央军委的最新决定,要让他们二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对于此事,让刘华清非常的惊讶,因为邓小平一直在强调退休制,让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如果老同志不降反升,有违常理。

当时,刘华清已经七十一岁了,按照当时的形势来说,在中央担任领导职位的干部,都是较为年轻的。

刘华清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而今邓小平的一席话,显然是希望他继续为国家改革事业而工作。

邓小平

邓小平一看刘华清不说话,于是指着刘华清本人,对着大家说:“之所以调刘华清,就是为了抓现代化,抓装备!”

到了这时,刘华清才反应过来,内心非常的兴奋。他后来回忆说,自己这个年纪,本来不应该再占据高位,然而当时的国家,属于是改开刚刚开始,所以社会需要稳定,军队依旧需要老同志的威望。

11月21日,杨尚昆出任军委秘书长,而刘华清和老将洪学智,则出任副秘书长。

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央军委的领导层,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形成了杨、洪、刘三人组成的班子,主持日常的军委工作。

在分工方面,刘华清主要抓的就是现代化改革,于是做了大量的调研,对解放军从上到下的各种历史问题,给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洪学智和刘华清,一起起草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主要内容,就是让解放军部队,尽快奔向现代化的道路,有规范有制度。

两年后,邓小平辞去了身上最后一个重要职务,卸任中央军委主席,这代表着邓公要功成身退。

从此事便可看出,邓小平要将退休制进行到底,已经大胆放心的,将国家交到年轻人的手中。

邓小平在辞职的时候,提议让刘华清,担任中央军委的副主席。

对于刘华清的“军委副主席一职”邓小平给的定位是:军委主席的助手,主席是需要助手的。军队猛然变动太多很不好,所以为了稳定的需要,让刘华清做军委副主席。

1988年,刘华清被授衔上将

紧接着,邓小平在谈起刘华清的时候,他认为刘的身体很好,涉猎的知识也非常广泛,自从建国之后,就在国防工业当中埋头苦干,无论是导弹还是卫星,都非常的擅长,曾经担任过聂帅的助手。

所以邓小平才说,让刘华清担任副主席,比看资格好。

再有就是,当时的解放军队伍当中,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有很多,而刘华清当年也是红四出身,再加上年轻有活力,一直以来都是听党指挥的。

邓小平认为,刘华清具备了以上的条件,在担任军委副主席之后,便可以顺利辅助军委主席的工作。

刘华清本人,得知了邓小平的想法之后,内心还是非常惊讶的,他经过思考之后,认为自己无法担此重任。

不过刘华清这时候提出意见已经晚了,因为邓小平的谈话,已经发到了解放军的各个机关。

刘华清为了推辞这个职位,于是向邓小平的办公室打电话,认为自己难以胜任。

而电话的那头,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说,邓主席已经决定,不会改变。

1989年11月9日下午,邓小平正式辞去了军委主席的职务,而刘华清和杨尚昆两位老同志,则担任军委副主席。

在新一任的中央军委班子里,只有刘华清是专职军委工作的,所以在军委日常工作方面,都是刘华清在负责。

这样一来,刘华清感觉肩膀上的责任有千斤之重,要协助新任的军委主席,顶起几百万解放军的现代化改革重任。

刘华清本人,原本就在国防工业领域,工作了二三十年,所以他担任军委副主席之后,更加注重于装备现代化,更加重视科学家。

众所周知的是,解放军装备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便是改革开放之后的那二十年,定下了一个又一个大项目。

刘华清最重视的问题,便是让解放军的装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大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

困难是有的,当时的解放军装备,跟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所以99坦克、战略导弹、三代机乃至于四代机(这里说的四代机,是预先开始研究)……等等等大项目,在军委的推动下,一一上马。

从鸦片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耻辱和伤疤。

历史一次次证明,大把花钱买装备,是肯定行不通的,即使买来了也没有相应的战术配套,再加上旧社会军队又缺乏牺牲精神,这是中国百年耻辱的原因之一。

而刘华清所接手的新中国解放军,虽然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话又说回来,牺牲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综合来说,现代化装备,成了解放军的短板,成了刘华清的工作重点。

中国人,不想再重演抗美援朝时期,被重火力压制的痛苦;更不想重演抗日战争时期,半壁江山沦陷的巨大耻辱。

现代化装备,必然是解放军的有力支撑,更是这个国家的铜墙铁壁。

解放军的装备现代化,虽然在一定时期,借鉴过美军的体系,但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老大哥苏联。

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中苏关系回暖,所以刘华清积极跟苏联科研机构合作。

1990年5月31日,刘华清带着解放军的代表团,前去访问苏联,签订了多项技术协定,为未来苏27的引进,做好了铺垫。(后来被称之为996工程)

一年后,苏联轰然倒塌,这个庞然大物的解体,不仅是斯拉夫人的悲剧,也为新中国的解放军,带来了难题。

因为舆论有了悲观的迹象,也有人认为,改革倒向美国民主的需要。简单来说就是带给中国巨大的心理冲击。

而这时候的刘华清,在苏联解体的历史冲击下,起到的关键作用,他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邓小平对于刘华清的工作,则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在苏联解体的关口,刘华清紧抓军队思想政治,保持了部队的稳定和战斗精神,工作方法和路线,是非常成功且行之有效的。

与此同时,随着苏联的崩塌,刘华清依旧和俄罗斯,进行各项先进军事装备的合作。

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邓小平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他第三次推荐提拔了刘华清。

当时,邓小平亲自写了一封信,认为刘华清工作突出表现优异,应该进入中央政治局。

大概意思就是,让刘华清进入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层,让张震去担任军委副主席的职务。

邓小平认为,刘华清了解军队,所以在未来挑选接班人的时候,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在解放军的队伍当中,选拔并年轻的后起之秀。

再有就是,刘华清是老红军出身,邓小平之所以让刘华清进入政治局,也希望部队继续保持团结,发扬老红军的精神。

而随着十四大的召开,刘华清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这次大会预示着,开国将军们走下历史舞台,而刘华清和张震,是仅有的红军现役军人。

邓小平对刘华清的期望很大,教会刘华清,要协助主席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里,调整解放军的队伍,建设好年轻化的领导班子。

要在重大历史时期,保证解放军始终忠诚于党,所以邓小平对着刘华清教诲说:“这几年的任务,主要就是做这件事,选择接班人。”

刘华清与官兵交流

刘华清听了邓小平的教诲,所以他晚年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正如同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只有选好了干部,事业就大有希望。

翻开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在军委工作的时候,付出心血最多的是三大方面,分别是年轻干部、现代化装备、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培养年轻干部,是邓小平对刘华清的嘱托;现代化装备,是解放军撑起国防建设的基石;而为军事斗争做准备,则是苏联解体前后十年,防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随着苏联的解体,军备竞赛仅仅是放缓,但绝对不是暂停。其竞争的特点稍稍减弱,军民融合的特征开始放大。

所以党中央的领导包括邓小平,都希望在新时代,抓住新的机遇。

就拿火箭来说,带着核弹头能威慑敌人;可如果带着飞船,便可让中华儿女翱翔九天。

高新技术,一直都是刘华清孜孜不倦地追求,恰逢千禧之年的临近,人类文明即将奔向21世纪。

所以刘华清非常重视大功率火箭,重视我国的太空事业,他常常亲自去往各大科研单位,上到研究所,下到生产线,关注工作进度,了解发展进度。

在刘华清的规定当中,我国要在陆、海、空、天四大领域,紧追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形态已经远不是二战时期的堑壕,也不再是冷战时期的两强争霸。

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刘华清认为,国防应该转向积极防御,随时为规模的军事冲突做好准备。

刘华清定下的目标是一旦局势突变,解放军要在现代化的高技术战场,打赢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局部战争。

当时中国面对的压力很大,暂且不论意识形态,单单是军事方面,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俨然能称霸整个人类文明。

1993年,刘华清认为,现在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形势已经改变,所以解放军也应该做出改变:

第一,军队的发展,要着重于质量。

第二,要有工作的重点。

第三,要有综合的配套。

第四,改革要积极也要稳健。

第五,军队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第六,军民融合。

刘华清认为,要提前制定好预案,优先重点装备的发展,军事训练也要进行改革,从而适应现代化的技术战争。

刘华清踮起脚看航母

邓小平高瞻远瞩,在亲自选拔的刘华清,完成了历史使命,邓公退居二线之后,解放军稳定向前发展。

1997年2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陷入了长眠。

而随着邓小平的离去,刘华清这位老红军,也就成了军委当中,所剩不多的老红军代表。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上将,也永远闭上了双眼。

当年,在黑暗当中举起火炬的革命者,建设了伟大的新中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他们先后陨落,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转自猫眼观史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串串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串串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串串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串串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