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串串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串串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串串网公众号

串串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谁主谋了拆皇城墙?郭沫若、吴晗只是背锅者

2022-03-25 发布于 串串网
剧本杀网站 https://www.td010.com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下了无数古物建筑,他们承载着整个民族辉煌而厚重的文明历史。

北京皇城墙自元朝始建就一直兢兢业业的护卫着一城百姓地安居乐业,最终因阻碍城市规划而惨遭拆除,此事争议数十年难平,郭沫若、吴晗也被当作始作俑者被推上风口浪尖,当年发生了什么?究竟是谁主谋了拆皇城墙?

一、民国时期的城墙买卖

北京城皇城墙原本有13公里长,在民国期间经历了一次拆除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拆除的是仅剩的3公里。

1913年,民国成立第二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就下决定拆除了一段皇城墙,打开了缺口,促进了城内外交通的发展,但是一开始的拆除都是十分节制的,尽量不破坏过多的城墙。

而到了1921年,由于北京城内的排污系统太过老旧,当时的政府内务部下决定拆除皇城墙,改善北京城的排污系统。实际上,当时的大部分北京居民都没有将皇城墙看作是历史文物,普遍都认为皇城墙阻碍交通,太过碍事。

在1921年到1927年间,十几公里长的皇城墙都被拆除了,但是居民就提出了疑问,只是改善一下排污系统,用得着拆这么多吗?

结果很多居民发现了其中官商勾结的一件事,那就是当时的皇城墙城砖拆除之后,都被卖出了高价,所以才拆的如此之快。时任内务总长的齐耀珊更是罪魁祸首。

1927年,张作霖着手调查京师拆卖城垣案,发现购买城砖的人上到政府官员,下到民间商人,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原本想要整治这一事件的张作霖发现很多自己的手下也涉事其中,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二、建国之后的拆墙争议

1949年,解放军包围北京城,为保护北京城内的大批文物建筑,解放军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法,最终成功争取傅作义起义,使得北京城免于炮火洗礼。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被定为中国首都,当时的北京城一片狼藉,迫切需要重新规划重建,而有一个问题却在党内部争论不休,那就是北京城的旧楼皇城墙以及牌楼需不需要拆。

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首的一派主张不拆除皇城墙,尽可能地保护文物;而另一派则是主张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北京城。两派争论不断,难分胜负。

北京皇城墙最早建设于元朝时期,由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建设国家防线,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一旦拆除,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一直主张留下皇城墙。大家了解梁思成大都是因为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而实际上,梁思成也是我国一个著名的建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建筑理论知识丰富,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

在与林徽因结婚后,夫妻二人一直致力于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古建筑文物保护,两人从1937年开始就全国奔波,对古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并写成大量文章发表,让世界学术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梁思成在国外的名气很大,他在二战期间成功劝阻美军轰炸日本京都,而被日本人尊称为“古都恩人”。

在解放战争期间,梁思成一手绘制成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由解放军,也成功的全国各地很多民贵古建筑免于炮火,梁思成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的贡献巨大。

所以,在1950年国家准备重新规划北京城的时候,梁思成夫妇对北京城的各类古建筑尤为看重。经历了几个日夜,写出了北京城的新型规划方案,让北京城老建筑在免于被破坏之余,也能很好的发展。

然而他的规划方案却被暂时搁置,此事源于一个人——刘少奇。1949年,刘少奇访问苏联,邀请了一批苏联专家到中国来为市政建设提供意见,这批苏联专家规模很大,足足有17个人,涵盖了各个专业的顶尖人才。

当时苏联专家来到北京之后,一致主张拆除北京皇城墙和各类古建筑,只有这样,北京城才能长久的发展。

此时,党内也有很多人主张拆除皇城墙,主要是以郭沫若、吴晗等人为首。

郭沫若大家很熟悉,而吴晗则是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是我国的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成为胡适的弟子,胡适对他十分看重。在抗战期间,吴晗积极投身爱国运动中,批判当时的国民政府不作为。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不仅仅作为北京副市长,还作为多所大学的教授,学识渊博。

吴晗与郭沫若是同门师兄弟,两人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多次发生了争论。

郭沫若认为,皇城墙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外敌,但是这些皇城墙根本无法抵御飞机大炮,没有什么实用性;

其次,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将来的发展一定是十分现代化的,众多古建筑在将来一定会影响城市交通发展,并限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

最后,郭沫若认为,皇城墙就是封建余孽的象征,必须拆除。

当时党内部也因为此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大家都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梁思成多次与郭沫若发生正面冲突,林徽因也在一次会议上与吴晗发生了正面冲突,当面指责吴晗:“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说完后,愤然离场。

三、拆墙争议尘埃落定

然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努力却是徒劳的,最终下了文件,决定拆除北京城的皇城墙以及文物。

根据当时在北京建设局的孔庆普的说法,当时是突然接到了拆皇城墙的命令,而命令的下达者正是将苏联专家请到北京的刘少奇。

刘少奇也是从长远来看北京城的发展,将来的北京城一定是一个新型城市,这些古建筑都属于障碍物,统统需要拆除。

要拆除的消息一出,北京城居民一片哗然,很多居民都给报纸以及北京建设局写信,反对拆除古建筑,然而都是石沉大海。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更是悲痛不已,在中央做出决定之后,还多次积极找领导人讨论北京古建筑的重要性,但成效甚微。梁思成更是在与吴晗的一次正面争论中失声痛哭。

之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知道大局已定,遂不再争辩,只能任由皇城墙被拆除。

因为郭沫若、吴晗在皇城墙拆除事件中发声最为频繁,两人也被顺理成章的当作主谋拆除皇城墙的人。殊不知,郭沫若、吴晗只是背锅者。那么,是谁主谋了拆皇城墙?

实际上,两人只是一介文人,言论再多也不能左右领导人的想法,所以,两人不应该被当作这一事件的主谋。皇城墙拆除事件所涉及人员太多,如果真的要找出拆皇城墙的主谋,应该是民国时期齐耀珊以及建国后的刘少奇。

齐耀珊卖砖求财,中饱私囊。而在建国后是刘少奇将苏联专家请到北京,苏联专家团也都一直建议拆除皇城墙。而根据孔庆普的说法,直接下达命令的人也是刘少奇。

对于皇城墙拆除事件,笔者有以下看法:

其一,郭沫若主张拆除皇城墙的理由前几个说法都很正确,但是皇城墙绝不是封建余孽的象征,这是无稽之谈。

其二,皇城墙是在无奈之下被拆除的,因为它确实很严重的阻碍了北京城的发展。梁思成的建筑方案也在后来被证实有一定的局限性。试想,如果皇城墙得以保留至今,皇城墙的质朴厚重终究会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在北京城建设伊始就选择拆除是一个明智选择。

其三,事件中的梁思成夫妇、郭沫若、吴晗等人虽各执己见,但是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北京城更好的发展,他们都知道北京城对于中国来说多么重要。没有谁对谁错,他们都是心系国家发展的爱国人士。

历史文物在时间的冲刷下不会稀薄,相反会更加厚重质朴,每一个文物都是我们探索一段历史的依仗,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

战乱间,无数文物流失国外,展出在别国的博物馆中,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屈辱。这种屈辱也在时刻告诫着我们,珍惜现有文物,自觉保护文物。

现在所面世的文物不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冰山一角,还有无数段历史深埋地底等待发掘,我们在发现文物时,不要因为一己私利而寻找渠道进行倒卖,而是应该自觉上交国家,交由专业人士保护,这样才能让文物绽放出应有的光辉,让属于它的那段历史不再蒙尘。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 串串网
    1970-01-01
串串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串串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串串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串串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