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养颐昇 谈判者的取舍(共十一篇) 这是汇总系列文章的索引文,方便链接查找。 1引言 在社会生活里,人们永远需要面对一个问题, 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该如何取舍? 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教授,从“取舍”的角度给社交人群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分类; “索取者”和“给予者”。 带有“索取者”风格的人,相比“给予”更喜欢“索取”; 他们在谈判中切分利益的时候,总想拿得越多越好。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本就是一场残酷无情的竞争,如果自己不为自己争取利益,谁会呢? 带有“给予者”风格的人,和“索取者”恰恰相反; 他们倾向于优先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不仅仅表现在“金钱”利益的分配上,更表现在一种对待人的“态度”上,处处为人着想。 当然,人们还会在社交中变得更复杂,在“给予”和“索取”之间徘徊; 这一种风格,被称为“权衡者”。 “权衡者”会根据得失的计算,做出精确的取舍,谓之权衡。 在职场上,三种风格的人群在事业表现上各有优劣; 格兰特教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做了深度跟踪和调研,观察三种风格的表现。 他发现,在职业发展底层挣扎的人群,几乎都是“给予者”; 这似乎并不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给予奉献”的人容易在社交中成为牺牲品,被“索取者”榨取最大的利益,成为垫脚石。 格兰特教授的调查报告向我们揭示, “给予者”风格的销售平均要比同事们少赚14%的钱;“给予者”风格的老百姓在社会上成为欺诈案受害者的概率要比别人高两倍;“给予者”风格的经理人在人事考核数据里,“强势”和“坚决”的分数平均要比别人低22%; 天啊,这可能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好人没好报”。 别急,那么在职场发展的人群里,那些具有最高薪资、顶级业绩的人群,都是什么风格呢? 你不妨猜一猜? 是“索取者”? 还是“权衡者”? 格兰特教授的调查报告再次告诉我们, 还是“给予者”。 “给予者”风格的顶级职业经理人的薪资,大约平均要比“索取者”和“权衡者”加起来还多50%。 也就是说,社会最高层和最底层的职业人风格,都被“给予者”占领了。 真的是, 不入天堂,即下地狱。 我们到底该做一个“给予者”,还是一个“权衡者”,甚至是一个“索取者”呢? 2汇总篇简介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把之前的某一个系列推文做一个汇总,方便查找链接。 “谈判者的取舍”系列,是“和自己谈判”的第六个系列推文,这个系列共有十一篇。 “和自己谈判”到这里要告一段落了,这最后一个系列的思考,围绕着“取舍”这个让人纠结的话题。 请记得,这些篇幅里的思考都是“在和自己谈判”,因此“取舍”也就变得不那么市侩。 谈判的取舍在哪里? 人生的取舍在哪里? 这可能是我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你会发现,我最终希望, 一个谈判者应该是一个给予者。 在这个系列里,你将会看到: 一个政坛上的“给予者”,到底是不是一个傻瓜? 你可能知道“双赢”,那什么是“三赢”? 在谈判中表现得最“无情”,到底会发生什么? “给予者”的“请教思维方式”有什么用? “给予者”的弱点真的是弱点吗? 该如何激活谈判者的“给予”? 什么是“最优差异性”? 是“态度”改变“行为”?还是“行为”改变“态度”? “无私”的“给予者”为什么能生存下来? “给予者”该怎么保护自己? 3相关文章索引 以下是整个系列的索引链接: 索取?给予?权衡?你是哪一类谈判风格|谈判者的取舍第一篇 双赢?“给予者”追求的是三赢!|谈判者的取舍第二篇 做一名无情的索取者?还是睿智的给予者?|谈判者的取舍第三篇 做一个给予者,他们天生快乐|谈判者的取舍第四篇 “给予者”能够真诚地请教,“我该怎么办?”|谈判者的取舍第五篇 你的弱点,在谈判中可能并不是缺点|谈判者的取舍第六篇 激活共同身份,获得对方的信任|谈判者的取舍第七篇 寻找人们的最优差异性,来激发谈判的给予|谈判者的取舍第八篇 身份认同的逆反效应,“态度”能改变“行为”吗?|谈判者的取舍第九篇 竞争性利他主义,无私的人为什么能逃过自然选择?|谈判者的取舍第十篇 熟人比陌生人谈得更好?换位思考还是共情?|谈判者的取舍第十一篇 这里是“谈判思维”! ---桔梗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串串网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