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 http://www.45kb.com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过度依赖机构资源 太平基金难获基民认可?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伴随国民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保险资管正逐步加码公募基金业务。 据悉,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康资管”)公募基金业务将由事业部制转向公司制运营。9月初,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基金”)已获得核准设立的批文。此外,去年10月下旬,同样具备公募业务资格的人保资产已提交了设立人保基金的申请,目前仍有待批复。 叠加由保险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目前,全行业保险系公募的数量已有近10家。《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以及泰康资管的管理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其他保险系公募的管理规模普遍未超过500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中,部分基金公司的规模积累仍严重依赖机构资金。未来,这类基金公司如何突破规模增长的路径依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保险系公募日渐壮大 近年来,在券商系、银行系公募称霸基金行业的同时,保险公司对公募牌照的渴求日益凸显。但目前来看,多数保险系公募还未表现出明显优势。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系基金公司相对保守,除非股东实力强大且愿意提供优势资源,否则其发展速度不会太快。 相比券商、银行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涉足公募基金行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其中,由保险集团公司直接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多成立于2011年之后;泰康资管、人保资管则分别于2015年4月和2017年1月获得了公募基金业务资格,并以事业部制的形式开展公募业务。 去年下半年,这两家保险资管先后提交了设立基金公司的申请材料。今年9月1日,泰康基金获得核准设立批文。该批文显示,监管方面核准泰康基金注册资本为1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泰康资管出资80%,5家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出资20%。据了解,这5家合伙企业为核心员工持股平台。 另据证监会官网上最新一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情况表,人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材料在今年3月12日获得了第一次反馈意见。 与此同时,近两三年,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寻求存续基金公司的控制权。2020年6月,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浙商基金50%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2018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受让了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此外,也有参投公募基金的保险公司,2018年9月,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了泓德基金20.98%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整体上看,全市场已有近10家保险系公募。就管理规模而言,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平安基金(由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信托控股)公募管理规模达到3814.55亿元,在全行业排名第21位,也是保险系公募队列中,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家基金公司。此外,国寿安保基金管理规模为2338.64亿元,行业排名第28位。这两家保险系公募的成立时间相对较早,分别为2011年1月和2013年10月。 同时,泰康资管公募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公募管理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其中,非货管理规模超过760亿元。 不过,其他保险系公募近几年表现平平。例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泰保兴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61.37亿元,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26日,由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85%的股份;而人保资产的公募管理规模则仅有74.75亿元。 对于保险系公募的发展差异,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包括股东层面的要求、基金公司高管的思路不同,也取决于基金公司自身能否最大程度地市场化。 规模增长难破路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保险系公募的管理规模虽然位列行业中游水平,但其规模积累长期依赖机构资金,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化。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太平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均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例如,该公司旗下10只偏债基金(包括债券型、偏债混合、二级债基)中,有9只基金已披露了持有人结构,其中,7只基金均存在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超过97%的情况。另外两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太平睿安A、太平睿盈C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也分别超过97%和93%。 同时,太平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也离不开机构资金的助力,例如,截至二季度末,太平灵活配置(最新管理规模为22.36亿元)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超过99%,太平智选一年定开(最新管理规模为6.34亿元)100%的份额均由机构投资者持有…… 上述这些基金中,除了3只完全由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其他多数基金的持有人户数均超过200户,较难断定其是否为机构定制产品。但有意思的是,部分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超过99%,持有人户数仍然达到上百户。比如,太平恒安三个月定开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达到99.99%(截至二季度末),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仅为0.01%,而这只基金的持有人户数达到了267户;太平恒久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99.96,该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为310户。 根据公开资料,太平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23日,起初,该公司发起股东中原证券、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其51%和49%的股权。2016年7月,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中原英石基金(太平基金前身)66%的股权,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此后,有过两次增资。目前,太平资产持有太平基金91.5%的股权。 9月2日,太平基金公告了公司原总经理离职、原董事长转任总经理职位的事项,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总经理一职第三次发生变动。 作为公募基金公司,太平基金旗下公募产品却主要面向机构客户,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何种考量?未来,该公司是否仍将服务机构投资者视作长期的发展路径?对于市场的种种疑问,太平基金有关人士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除此之外,华泰保兴基金的管理规模也较为依赖机构资金,人保资产、国寿安保基金的公募产品也不乏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较高的情况。客观而言,一直以来,基金公司发行债券型定制公募产品在行业内较为普遍,尤其是小型基金公司在品牌尚未树立、市场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定制基金来增加规模。 不过,如果一家基金公司过于依赖机构资金,其如何体现普惠金融的特性?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强调,“对机构资金的依赖性也抑制了基金公司对(零售)渠道的开拓,令自身偏离了市场化。” 在该人士看来,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机构资源固然重要,但规模积累还要依靠基金公司在投研和市场之间的分配,通常情况下,市场资源更重要,包括渠道、机构、电商、直销渠道方面的资源等。 他进一步指出,机构资源或是股东资源也有匮乏的一天,基金公司最终还是要依靠零售业务取胜。 某基金公司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中小基金公司其实比较重视渠道建设,比如积极组建互联网金融团队,但是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零售资源的获取并不容易,小公司可能还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部分疑似机构定制基金并不完全由机构投资者持有。例如,目前在第三方平台上,两只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均超99%的基金——太平恒利纯债、太平恒久纯债仍处于可申购状态。也就是说,个人投资者仍然可购买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极高的基金。 需要提及的是,这些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如果进行大额赎回,或影响基金净值出现大幅波动,其并不适合个人投资者。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串串网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