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 http://www.lfhwys.com 提起“儿童电影”,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低幼”、“动画”。 而31年前,有一部紧密结合时事的电影,略显冷门,却收获了一大波口碑;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儿童片”,却让成年人也回味悠长,感慨世态炎凉。 《我的九月》,片名即暗示了1990年发生在中国最重要的一次盛会:北京亚运会。 没错,故事正是讲述了1990年9月北京亚运会前夕,一名参与团体操表演排练的小学生的故事。 1990年,主人公安建军在榆树小学念书。 距离亚运会开幕只有22天了,即使是暑假,他也要天天去学校训练。 为了团体操表演,他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 小伙伴们总爱叫他安大傻子,因为他看上去总是呆呆傻傻的。现在的电影,绝不会用这种毫无记忆点的人当主角。 长得普通,家境平凡,性格内向话不多,是那种丢在人堆找不出来的男生。 每当紧张不安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揉鼻子,掩饰自己的情绪。 被开玩笑,被人捉弄的时候也不生气,只是憨憨地微笑。 遇到不熟的人,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瞄,天然地想要回避他人的目光。 特别是遇到老师了,身体会莫名其妙的僵硬,现场演绎“石化”。 也因为缺乏点“男子气概”,而有点被小伙伴们看不起—— “安建军,你知道女孩子为什么瞧不起你么,不是因为你考0分,是因为你不打架!” 因为操练动作总是慢一拍,安建军被淘汰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同学训练,准备参加盛大的开幕式表演。 电影故事由此展开。 面对表演突然被刷,以及来自父亲的责怪,生性怯懦的安建军失落又委屈,只能黯然落泪。 此时,新来的班主任高老师前来家访,得知安建军特殊的家庭情况及他怯弱的性格后,决定帮他走出低谷。 张国立扮演的“不像老师”的高老师,用平等的姿态与安建军交流,愿意以“高二傻子”的名号与“安大傻子”交朋友,引导他把心中想法说出来,不再做“胆小鬼”。 高老师的开解对于安建军的性格变化是相当重要的:在尊重安建军个性的同时,教他虽自强自立却不要独自承担,学会释放与沟通,慢慢找回失落的自信。 对于安大傻子的性格展现,是本片尤为出彩的一点。电影有意思地设置了一个类似反派的角色,刘庆来。 这个小孩是安建军的朋友,但也是和他截然不同的人。 刘庆来,怎么说呢,就像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的“人精”朋友,你和他相处还不错,但是每当你们遇到什么幺蛾子,他总能迅速撇开关系,留你一人倒霉。 因为有了这个人精朋友,安建军两次体会到了孤独的痛苦。 一次,刘庆来怂恿他去偷同院女生的训练裤,事后却反过来揭穿他,当着同院大人小孩的面说,训练裤是安建军拿的。 电影用两组镜头反应了安建军的内心活动。 首先,是一个客观镜头,他还是下意识地揉了揉鼻子。 紧张,愧疚,不知所措。 紧接着,是安建军眼里的主观视角。 依旧是那个胆小而自卑的孩子,目光都是向下的。 在众人的指责中,他抬起了头。 他向前艰难迈步,默默走出了院子,这一刻,世界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仿佛变成透明的了。 在被漠视的羞耻中逃跑,在难以言说的敏感心事中逃跑。 逃跑,成了安建军面对痛苦时的常态。 还有一次,安建军将彩票奖金捐给了亚运会,却因为自己的腼腆让风头被能言善道的刘庆来抢去。 安建军买彩票中奖了,把钱捐给亚运会,一个记者发现这件事,来学校采访。安建军却因为自己的腼腆,让风头被能言善道的刘庆来抢去。 当记者问安建军“小同学,你怎么不说话?”安大傻子笑眯眯地指着刘庆来:“他说,就代表了!”在全校大会被表扬的时候,刘庆来果然一点没提钱是安建军捐的。随后,片中有一段表现安建军纠结内心的画面:他低头坐在教室里,看着周遭同学玩闹的景象,听着他们欢乐的声音。他叠好一张准备拿给高老师的秘密求救纸,毅然撑起桌子站了起来。镜头随着他从屋里走到屋外,随着他一头闯进办公室。发现高老师不在时,他习惯性拨弄了一下鼻子,好像一下子没了底气一般立即转身离开。当他再次向人群中张望,发现高老师与刘庆来走在一起。他惊讶极了,贴着墙跟溜过去,又突然地向别处跑开,躲避似的蹲在角落,不做言语。一系列简单的镜头,细致地展现了建军一连串的心理变化,而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正是他的性格所带来的: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容易羞涩,缺少勇气。当高老师这个朋友式的人物出现后,他渐渐开始渴望倾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会选择依赖朋友带来的帮助。而做到这一步,是需要鼓足勇气的。所以表面平静的安建军像平常一样低着头,但他张望的眼神,慌张的情态,以及一鼓作气从教室冲到办公室的坚定姿态,是不能掩盖他波动的内心的。此刻他心中惦记的,是高老师带给自己的承诺。可这份坚定还是被下一个画面打散了。当安建军看到高老师与刘庆来走在一起,他一定是慌张不安的,而在这种不安时刻选择逃避,正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如果你看了这部片子,一定也会被这个桥段气得牙痒痒,恨不得赶紧让刘庆来把荣誉还给安大傻子。而电影也给出了一个“解恨”的结果:在开幕式的前5天,方阵里的一个队员突然受伤,需要人顶替。刘庆来也听说了,迅速跟安建军划清界限,想要抢夺这唯一的机会。可更没想到的是,彼时的刘庆来一家,心思全没放在亚运会上;爸妈已将机票买好,要带着儿子飞往海峡另一边。坚持训练的安建军,终于得到了这个上场的机会。开幕式上,他使出这辈子最大的劲儿,做好每一个动作,没有辜负自己的执念。有一个值得回味的细节:在建军将去参加开幕式之际,刘庆来塞给安小妹一瓶冰镇汽水让她递给建军。没有道歉,没有真相大白,更没有摆上台面的和解情节。一切怨念都在小妹脆亮的一声:“哥,冰镇的,倍儿凉!”之中消融了。我们这才缓过神来,这终究是部儿童电影,孩子之间的友谊、别扭、伤害和原谅,终究是温柔和单纯的。一个远远望去的眼神,一瓶示好的饮料,一句还没学会怎样说出口的鼓励和祝愿……能言善道的刘庆来也不说话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很多人都因为这部电影对北京充满神往。 没有大开大合的剧情冲突,只是白描了盛大体育赛事下,一个举办地孩子的日常生活。 久违的《亚洲雄风》和团体操,把我们带回90年代最中国的北京,那个现在只能定格在电影里的记忆里。 夏天的灯笼裤、大西瓜、冰雪碧和火箭车,三十年前的北京胡同,晃荡又迷茫的暑假,电视与作业轮流上场…… 质朴的年代,燥热的季节。生活在大杂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当下社会人的代表:有人老实踏实,就有人精明机灵;有人妙语连珠,就有人不善言谈。大人和小孩各自性格鲜明,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小孩最后会长成什么样的大人,都跟他们儿时的经历相关。 影片中不乏嘲弄之词。比如对于一再提及的“三好学生”,电影里不止一次地借孩子之口表示:“谁叫人家是‘三好生’呢,什么好事儿都是他的!” 你看,小学生之间,早就已经有了代表地位和阶级的名词。 再比如安建军对于“安大傻子”这个称呼态度的变化,从“人都说我有傻福气”到“少叫我安大傻子,我傻么?!” 善良和傻,是很容易被混淆的啊。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安大傻子不傻,他只是比一般人更善良,更努力,更拼命。 当我们重看这部尘封在记忆里的电影,会发现它那么近却又那么远:08年奥运会都过去了十几载,何况区区一个亚运会? 而一个本身可能充斥着各种宏大叙事的民族主义事件,用朴素真诚的孩子视角来看,体现出这个过程中对诚实善良的坚守,这种切入角度异常出彩。 所以,这部远古时代的小众电影,直到2021年还有人在惦念。豆瓣影评里有人发起了这样一个活动:你们猜,安大傻子和他的同学们后来都去哪了?还有网友发起接龙,编排了这些孩子20年后的故事—— 刘庆来大概还是走到哪儿都会来事的那种人,可能当个比较得意的公务员,但免不了总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发生; 雷震山应该还继续和安建军做好朋友好哥们,没事的时候回去看看老师; 安小妹会是一个聪明伶俐时髦的女孩,和哥哥互相关心照应; 安大傻子可能继续傻里傻气,挣钱不多,但为人心地热诚,可能会上某些姑娘的当,希望他最后还是能找个他后妈一样善良的好姑娘…… 三十多个四季轮回过去,这些孩子早已迈入中年,北京的秋天永远那么短暂,而1990年的9月,会永远烙印在他们心头。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串串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